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在乐器与和声的伴奏下,稚嫩、悦耳的童声瞬间响起,盖过了枪炮声,抚慰着废墟上的加沙城。
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枪炮声成了这座城市习以为常的“背景音”,但暴力终究未能阻止当地人对音乐的热爱、对文明的向往。
即使战火纷飞,来自约旦河西岸爱德华·赛义德国立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从未放弃在加沙播撒音乐的种子。在难民营的帐篷里、在布满弹痕的房屋废墟上,他们坚持教孩子们唱歌、演奏乐器。今年6月,音乐学院十几位音乐老师在加沙南部和中部给600多个孩子上过课。
最近一次的周末音乐课上,在当地一座遭受炮火袭击的学校里,15岁的巴勒斯坦女孩里凡·卡萨斯演奏乌得琴。“演奏时我感觉自己飞走了,”她说。“音乐给我希望,缓解我的恐惧。”卡萨斯从9岁开始学习乌得琴,她满眼憧憬地说:“希望有一天能去国外演出。”
近段时间,由于以色列封锁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,当地巴勒斯坦人陷入饥荒。像周围很多人一样,20岁的莎拉·苏韦尔基遭受着饥饿的折磨。她说,有时她饿得都没劲走到附近上吉他课的地方,但是她仍然挚爱音乐,“深爱摇滚”,并不断探索新的音乐风格。
据路透社14日报道,爱德华·赛义德国立音乐学院13年前在加沙开设分支机构,教授当地孩子古典和流行音乐课程。此轮巴以冲突之前,以色列当局偶尔会准许表现优异的孩子离开加沙,随巴勒斯坦青年交响乐团赴国外演出。音乐学院院长苏海勒·扈利回忆说,过去22个月,乐团中一些孩子在以军对加沙的轰炸中丧生,其中包括14岁的小提琴手卢卜娜·亚安。音乐学院在加沙的校园被战火摧毁,围墙坍塌、遍地瓦砾,原有的一架三角钢琴不知所终。当被路透社记者问及这所学校被毁情况时,以色列军方未予回应。
这是上周一次寻常的音乐课: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围坐在塑料帐篷下,有的弹起了吉他,有的打起了手鼓,有的放声歌唱……
音乐课老师福阿德·卡迪尔说,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乐器在战火中幸存,老师们尝试用空罐子和容器教孩子们学习打击乐。
在加沙地带的另一所学校,虽然墙上布满弹痕、窗户已被炸飞,教室里仍响起优美的乐器演奏声,即使只有四名学生,这堂音乐课还是照常进行。
教授乌得琴的老师伊斯梅尔·达乌德说杠杆策略,战争将人们的生活降低到只为获得食物和水的境地,“音乐是我们所有人和孩子在黑暗中紧握的微光。”(袁原)
稳拿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